術業有專攻-05.jpg

在台灣看中醫,很少人會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醫有分科嗎?
在西醫的教學醫院中,除了最基本的內外科分別,內科當中又可以從神經內科開始,
一直分出心臟內科、風濕免疫...........等等科別,而且每家醫院都有每家醫院的分法,
分到後面還漫叫人眼花撩亂的,不過為什麼要越分越細 ?

 

反觀中醫呢?
如果以健保給付的觀點、中醫可以區分為三個科別:內科、針灸科、傷科,
如果是以實際上操作來說,實際上只有內科與傷科的區別;

 

不過這是台灣的現況喔!

以古代中醫發展史來看可完全不是這樣,中醫的先賢可不認為自己能夠包山包海,
在很早期中醫也就有分科的做法:
1.唐代四科:

唐代「太醫署」分醫學為四科。即:醫科、針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在醫科中又分為體療(內科)、少小(小兒科)、瘡腫(外科)、耳目口齒(五官口腔)、
角法(拔火罐療法)等四個部門。
2.宋代九科:
宋代太醫局分醫學為九科,即:大方脈、風科、小方脈、瘡腫兼折傷、眼科、產科、口齒兼咽喉科、

針兼灸科、金鏃兼書禁科,故稱宋九科。
3.十三科:
元代、明代的太醫院都把醫學分為十三科。
元代十三科分為大方脈科、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
針灸科、祝由科、禁科。
明太醫院的十三科是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瘡瘍、針灸、眼、口齒、咽喉、傷寒、接骨、金鏃、按摩、

祝由等科。
4.清代九科:
清代太醫院內醫學分科很不一致,有分為五科的,也有分為十一科的 。清代九科是指十八世紀時分醫學為

大方脈、傷寒、婦人、小方脈、 瘡瘍、眼科、口齒咽喉、針灸、正骨等而言。

 

中醫不夠專業嗎?


看看上面的分科,跟現在西醫教學醫院裡的分科是不是很相像?
但是古代中醫學醫者大多精擅一門,旁的或有涉獵,但是誰也不敢自詡包治百病,
而不管什麼病症全都能治的"神醫"可就從來沒有過,可是因為台灣中醫學系的獨特性,
造就了台灣「萬能中醫」的誕生,因為台灣搞了五十年的中醫正規教育學制,連個中醫專科都分不出來!

 

所以,在台灣一走進中醫診所,放眼望去看到的診療項目,可以說是包山包海吧!?

回頭來看中國大陸,一樣經過五十年的時間,經歷過不同的政體分治,甚至經歷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殘,
在中國大陸的中醫歷程走得更加坎坷與艱辛,可是人家走出來了,

看看網路上隨手可以搜尋到的大陸中醫大學,看看人家的分科!

術業有專攻.jpg 


在中醫的進程中,是誰在進步?是誰在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