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blog的時候發現,挖賽..........這篇文好像斷尾斷很久了.........= =
沒辦法,過去一年以來發生太多事了,在加上小礦工我又自己創業了,
當然會斷尾...........!
總之,遲到總比不到好,我一定會不負企管人的名聲,把這個SWOT分析寫完的(遠目......);


本文開始:
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來自於美國的援助,大從軍事小到民生、
無一不受到美國的影響,自然在醫學方面也是,
所以政府為了提升醫療素質、品質,當然全力投入西醫的發展與養成,
對於原本就沒有太多"科學理論與根據"的中醫,很自然的就設定在自生自滅的尷尬角色,
中醫在台灣開始慢慢陷入三不管的灰色地帶,想在西醫系統掌握的主管機關衛生署內,
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即便是後來成立了中醫藥委員會,主管台灣醫界的中醫藥事務,但是在設立初期委員會中的委員,
也大多是西醫背景出身的,要找到幾個中醫的委員簡直是寥寥可數,
大部分都是具有所謂「雙執照」的「中醫師」,
而受到政府全力發展西醫的政策影響下,自然對於中醫的發展、也套上了西醫的框架;

在西醫的學理基礎中,醫學其實可以視為科學的另一種延伸,而科學的基礎是什麼?

無非是「可以量化的數據、以及可以重複操作發生的規律性」,

在這樣的框架下,中醫的學理與根據就顯得份外格格不入,
因此自然而然會被歸類在『不科學』的範疇中,
既然不屬於科學的領域,以全力發展西醫為主的政府機關自然不知該如何管理這個區塊,
更遑論發展了!
這點可從在健保尚未將中醫納入承保範圍之前,為何台灣的學術單位僅有一間、
時年的中國醫藥學院、如今的中國醫學大學設有中醫系窺見一二,
所以,台灣的中醫在發展上面臨的第一個劣勢,就是政策


妨礙台灣中醫發展的第二個劣勢,其實是:健保制度
意外嗎?
雖然因為有了健保,而大大的提升了一般民眾對於看中醫的接受度與機率,
但也因此變相地侷限了台灣中醫的前展性,此話怎講?
以中醫內科而言,因為健保只給付使用科學中藥粉劑,相對於在中醫師用藥時,
就排擠了使用其他劑型﹝膏、丸、散、湯﹞的可能性,使得在其他劑型的臨床經驗會大為限縮,
同樣也因為健保制度,造成台灣中醫其他科別幾乎是名存實亡;


在台灣的中醫目前是還沒有分科的,如果硬要分科、
在健保制度下的中醫是可以勉強區出三個區塊:內科、傷科、針灸科,
前面已經就內科的觀點來看健保制度的限制,
如果再從別科來思考,在正統中醫的骨傷科裏,其實包含有四大區塊:
骨折、脫位、傷筋、錯縫;
同樣的傷科也面臨相同健保給付的問題,
骨傷科的四大區塊在健保支付的額度竟然是相差不多的!?
試問,如果處置一個肩關節脫位﹝俗稱脫臼﹞能申請到的健保給付款,
居然跟處置踝扭傷的金額相差不多?
請參閱下表:
20100704-傷科支付點數調整.jpg

這樣有誰會願意處置、相對於踝扭傷需要更多專業與技術性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整復?
因為這樣顯得太沒有時間成本效益了!

同樣的狀況在針灸科也是相同的;
姑且不論針灸的流派,在中醫典籍中的古代九針,作用療效均不相同,
所需要的治療時間與專業也不同,但是能申請到的健保給付金額也是一樣的,
自然久而久之、沒有中醫師願意使用別的療法,更別說是再多花點時間精力去鑽研了;
偏偏、中醫的醫理是建立在實證醫學的基礎上,
因為有太多的學是與技術無法透過語言文字完整的傳達,
許多空缺的層面都必須藉由「臨床」與「悟性」來補足,而沒有累積足夠的臨床實例,
又如何『實證』?
時間一長,台灣中醫的發展完全侷限在健保有無給付的框架中,無法跳脫,
這樣不夠全方位的醫學,又如何禁得起競爭呢?

第三個劣勢,就是中藥來源!
還記得小礦工我在前面Strengths時提到過、台灣中醫的優勢之一,
是台灣擁有完備的中下游產業供應鍊!
是的,台灣能夠掌握的,只有中醫的「中、下游」產業供應鏈,而最上游的中藥材供應,
卻是牢牢掌握在對岸手中,追根究底,這個醫學為何稱為『中醫』?『中醫藥』?
因為這套醫學系統原本就是源自於中國大陸啊!
既然源於中國大陸,當然是就地取材、包含了解、使用當地出產的中草藥植物,
而這些當地原生種的中草藥植物一旦換了不同的栽植環境,受到不同的氣候、緯度、
土質種種的影響,都會或多或少對原本的藥性產生改變,
如此一來,如果沒有其他產地來源的藥材可以替代,
就只能向原產地採購,這樣原材料供應的唯一性,
就如同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的道理是一樣的,
無論是以企業經營或是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風險之大、猶如賭博!

其實只要看看近幾年來,台灣中藥材市場已經有數波明顯的漲幅可見一般,
幾次漲價的理由無他,全都是產地產量銳減造成的,
但是、真的是因為產地產量銳減造成的嗎?
還記得前幾年也有一波中藥材明顯的漲幅,其中以當歸這個藥材漲幅高達六倍最為明顯,
但是後來證明是台灣這邊的藥材進口代理商試圖囤積並哄抬售價才導致漲價,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材料供應來源過於單一、衍生出來的不透明性,
才會造成這樣"一鍋端"的窘境,如果,未來仍然無法找到其他藥材來源或是可以替代的中草藥,
可以想見同樣這種毫無理由說漲就漲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除非,不用中藥!
但是,中醫不用中藥,可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