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個患者來找我,
除了原本腰痠的問題之外,
還希望我能夠幫忙處理他的頭皮....?

但是有趣的是,在觸診檢察的過程中,
感覺到患者的上下半身的體軸,
呈現一個上下方向相反且極度傾斜的態勢,
因為知道這個患者平時是重機愛好者,
所以隨口就問他說:你最近是不是練車練很兇?
這時患者十分訝異的敘述最近學到新的方法在練習壓車,
從患者口述的姿態,正好符合體軸歪斜的方向,
只能口頭告誡患者,然後把我該做的事做完,
最後將顳顎關節對上顱骨的時候,
感覺到頭皮有種怪異的繃緊感,
但是那種感覺很微弱而且很局部,
並不是整個頭皮都會有這種感覺,
當時以為是錯覺,所以並不以為意,
調完後,患者馬上反應原本頭皮化膿處的浮腫感、消失大半;

不過,這位患者提到西醫所謂「原發性穿鑿性毛囊炎」,
這個名詞讓我感覺到很有趣,所以後來下班後查了一下,
這種疾病的全名應該是:
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PCAES = 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
最明顯的特稱就是在頭皮下形成連通式的坑道合併著發炎以及化膿,
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原發性』這三個字,其實說穿了、
就是西醫也不知道究竟發病的機轉是什麼!
所以只能賦予一個名稱給它,說它本來就會這樣..............

沒想到後來這位患者隔天傳LINE給我,說他的毛囊炎好了大半,
原本我還是不以為意,因為沒想過這其中能有什麼關連性,
直到看到他提到頭髮的狀態,瞬間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他說他的頭髮在讓我調整前,髮流的方向總是亂七八糟的亂翹,
可是讓我調整完後,髮流的方向就回復一致了、也伏貼了,
這不就跟兩傳老師前陣子提到『皮』的層次一模一樣嗎?
表層跟裏層的皮,因為被體軸往不同方向旋轉牽拉,
所以直接使得毛囊方向改變,進而顯現在髮流上!
而就是因為這樣不同方向的牽拉,造成真皮層與皮下組織產生分離,
進而撕裂發炎,才會產生形成連通式的坑道!
如此說來,所謂的『原發性』疾病,是否都如兩傳老師所言,
極有可能都與結構有關!?

如果在皮這個層次關連性也這麼大,
那過敏、四彎風呢?
如果在不用針、不用藥、不考慮體質這些因素下,
從結構下手,究竟能夠改善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我目前的心得,只要皮膚有任何發炎現象的患者,
無論原因是濕疹、乾癬、過敏,
每次調整完,患者皮膚的發炎現象都可以馬上舒緩,
特別是局部出疹的部分,原本腫脹的感覺會立刻消失一半以上,
剩下一層「皺褶」的感覺,沒錯、就是皺摺,
這樣的皺摺是怎樣生成的?體質誘發的嗎?
我目前能確定的、就是這個局部出疹的位置,
原先的確也同時有股張力的轉折在此;

因此,後來我會特別留意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
甚至特別約幾個熟識也可以配合的個案,
嘗試每三天就調整一次,
儘可能的將患者皮筋骨都維持在最平衡的狀態,
一段時間實驗下來的結果,
患者的反饋是大約可以維持3至72小時的穩定,
然後逐漸變差,
這其中的落差極大,是受到太多非結構因素的影響,
包括飲食、情緒、氣候,
尤其我發現到抓癢這個動作,其實至關重要,
因為除了在皮膚上會留下一個記憶現象,
而且這個動作會拉著皮、進而打亂皮這個層次的狀態,
由外而內導致結構慢慢失去穩定,
雖然密集的調整結構,對於個案也日漸有功,
但收效不如預期,
總覺得自己好像還有什麼忽略了,
很巧的,兩傳老師最近拋出的兩個課題:
「疏通」、「濡養」,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都在「疏通」裏汲汲營營,
原來還有個境界叫做「濡養」,但是要怎麼做到?
我還需要嘗試,所以、一起加油吧。

 

森然‧劉緯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