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然抬頭-2019-1.jpg

前幾天要調整一位老大姐,在開始前、她突然很靦腆的跟我說:
「我最近都沒有吃使蒂諾斯了。」
「哦,那很好啊,我們要繼續保持下去!」

安眠藥跟結構調整有什麼關係?

那我們必須回過頭來重新檢視,什麼是疼痛?

維基百科對於疼痛的定義是這樣的:

『痛覺感受器受到化學、熱力或撞擊等可損傷身體組織的刺激就可能會產生疼痛。若神經系統由病患或損傷而受損,可引致神經痛症或神經性病變痛症。由感受器受刺激和神經系統受損引起的疼痛是兩大主要疼痛,第三類是精神性疼痛,較為罕見。

痛覺感受器引起的疼痛可細分為三類:
1.表面軀體疼痛(或皮膚疼痛)由皮膚或身體表面組織受損而引起。由於皮膚痛覺感受器分布細密,所以其產生的痛覺明顯、位置明確但短暫。小傷口和輕度燒傷引起的疼痛屬此類。
2.深層軀體疼痛源自韌帶、腱、骨、血管或肌肉,由軀體痛覺感受器感應,其分布較疏,引起隱隱作痛的感覺,位置亦不明顯。扭傷、斷骨和肌膜疼痛症候群屬此類。
3.內臟疼痛源自身體的器官。內臟痛覺感受器的分布更疏,產生的痛感更強和更長時間,更能檢查出引起痛覺的地方。

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或主要症狀,如腦腫瘤的頭痛、冠心病發作時的胸痛,膽石症的膽絞痛和腹痛、晚期腫瘤患者的癌性疼痛等。有些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如帶狀孢疹的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還對人體中樞神經、循環、呼吸、內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經等系統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是某些嚴重的、威脅生命的疾病症狀。

疼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5cbssh4』

雖然疼痛的起源不一,但最後都是來自於痛覺接受器的回饋,如果阻斷這個機轉,是否就可以不痛呢?現行的主流醫學多半都是朝這個方向處置的,諸如直接投藥或是針對炎症反應的部位施以修復(消炎、超音波、熱敷、電療、增生........等族繁不及被載),可是臨床實例告訴我們,很多情況是做不到的,為什麼?都已經遮蔽了痛覺接受器甚至是對神經阻斷疼痛、對創傷部位消炎,還是無法止痛?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接受這類治療效果不佳之後,被轉診到身心科接受治療,轉投以抗焦慮或是鎮靜類藥物,這代表主流醫學認為這類型的患者的致病主因源起於情緒嗎?恐懼?亦或是想像出來的嗎?

這樣的觀點在目前主流醫學是大行其道的,因為所有的感覺接收最後都是送回大腦處理,因此、大腦如果受到主客觀思惟影響,是很可能做出其他判斷的,因此應該治療的是、大腦?
看過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其中提到:現在下背痛已經把「認知行為療法」放入第一線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維基百科內提到:
『行為治療也許對慢性疼痛有幫助。目前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像是藉由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增加必要的動作,達成操控制約;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辨識與矯正負面思考和負面行為;古典制約能夠修正患者對於痛覺的生理反應。醫療人員應該給予整合性的行為治療課程。正念減壓課程是否能降低慢性背痛的強度,或緩解相關失能尚無結論,但似乎對於接受已經存在的痛覺有所幫助。』

真的是這樣子嗎?

這時回頭再看一下兩傳老師在2016-07-18的貼文:傷科小心得 疼痛(摘錄部分內容)

『......這是因為身上肌肉末端或是韌帶都存在著張力接收器,張力大到一定程度,傷害即將發生,這些感受器被啟動,發出訊息,大腦的解讀就是疼痛,開始產生應付的對策,肌肉拒絕做功,身體出現躲避或減壓的姿勢。
.........這些基本原因都是肌肉、韌帶處在沒有辦法放鬆的狀態,那些疼痛的張力感受器一直處在瀕臨誘發的狀態,因此疼痛跟使用的障礙就一直存在。
........那種疼痛是一種物理結構所造成的,而西醫誤認為是傷害引起的發炎,因此一直採取創傷修復的方法去對付(消炎、超音波、熱敷、電療),基本上是弄錯方向。中醫傳統傷科很早就知道這類的疼痛性質,用骨錯縫筋出槽來解釋,知道結構調整可以治療這類的疼痛。
這也是傷科治療之所以有意義的原因。因為能清楚知道結構的變化,並且去還原它。........』

其實在我的經驗裏,一如兩傳老師的觀點,九成以上的疼痛、其實都是結構異常造成的!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遮蔽了痛覺接受器、甚至是對神經阻斷疼痛、對創傷部位消炎,還是無法止痛?
因為在身體結構發生改變且異常的情況下,包含皮膚、肌肉、骨頭、血管、神經、結締組織、甚至是臟器全部都受到影響發生位移,因此除了淺層筋膜與深層筋膜原本的協同運作受到影響產生障礙,還因為各層次間位移拉扯交疊造成循環流通不良,這時不只是痛覺感受器、而是所有的感覺接受器同時反應傳遞,最後在大腦混合出各自不同的感覺,才會有疼痛、抽痛、麻痛、刺痛、痠痛、悶痛等等各式各樣的痛感,所以、只遮蔽痛覺接受器或是對神經阻斷疼痛是沒有用的,這樣說來、大腦的感覺究竟是因還是果?提升心靈來忍痛嗎?情緒是因還是果?
而局部的炎症反應,大部分都是物理結構不對,才伴隨化學性質的發炎,因此只要透過還原物理性質的錯亂,剩下的單靠我們自體的新陳代謝就可以修復化學性質的發炎反應,不需要再輔以其他任何藥物,無論急性期或是慢性期;

回到睡眠的部分也是一樣的道理,許多人的睡眠障礙其實肇因多半是結構異常造成的不適感,整晚翻來覆去、輾轉難眠,但是她們並無法具體的描述究竟是哪裡不舒服,如果加上求醫也檢查不出問題,有些人甚至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感覺,最後只能求助於身心科、求助於藥物........其實,可以不必這樣的;

所以我想告訴我的學生們:一直以來我不斷的用行動來註解、佐證這個你們可能未曾見過的視界,重點在於、你看見了多少?你做到了多少?而不是在你做不到的時候,用其他各式各樣的知識來填補那個空缺,因為多了一些些效果而沾沾自喜?那樣東拼西湊、是無法組成一個「全人」的,唯有放下、才有清明。

森然‧劉緯成

arrow
arrow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