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然抬頭-2019-1.jpg

第一次看到"認知行為治療"這個名詞,是從一篇「認知行為治療下背痛」的文章開始的,

看完文章後、不太確定自己的理解,所以就花了點時間研究所為的認知行為治療與疼痛的關聯性,最後得到的結論大概是這樣的:

『.........所以認知行為治療著重在發現不適切的反應。這些反應可分為心理、行為、以及社會。
對疼痛的認知、災難式想法、認為疼痛就像是持續對身體的傷害、負面情感、持續尋找疼痛的原因而不肯面對這是一個穩定持續的過程、覺得自己無法掌控疼痛等,這些是屬於心理層面。過度保護疼痛部位、減少活動、過度運動、過度緊繃的肌肉則是屬於行為層面。
而在影響疼痛的社會層面則包含周遭過度關心病人的人,病人可能因此減少進行能夠轉移注意力的活動,而回報更強烈的疼痛,又或者是對患者的疼痛感到生氣或不理會的,也會造成病人對疼痛的過度壓抑。.............

.............正念(Mindfulness,或譯了了分明),一種源自於古老東方的智慧傳統,由Jon KabatZinn在近百年中推廣起來,當代逐漸被應用於身心醫學等廣泛領域,2016年一篇統合分析研究包含1285名病患,指出正念為基礎的心理治療對於慢性疼痛病患有中等程度的幫助,可作為認知行為治療的替代選擇12。它的定義是透過專注於目的、當下,以及對時時刻刻展現的經驗毫不論斷所產生的覺察。當病人接受疼痛的感覺,任憑疼痛引起的心情自行發展,最後這樣子的不快經驗反而會漸漸消失。.............』

或許、這就是現今許多疼痛患者後來被轉診到身心科的原因..........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辦研習剛好遇到一個學生有類似的問題,我趁機讓他自己親身體會,所以有了後面這篇心得,徵得學生同意分享,不過文長、慎入!希望讓想走這條路或是正在走這條路的人多點....感覺。


森然‧劉緯成

【圖片來源網路資源,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分===隔===線============

這次很幸運地和老師舉辦的研討會內容有可以互相參照的地方,非常感謝老師讓我作為對照的model進行了一次調整。

這次調整的重點放在拔牙的後遺症,大約是在五六年前拔右下智齒,當時智齒還未長出來,X光看起來是斜往臼齒的方向,拔牙前沒有任何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只是當時在考慮做牙齒矯正所以預計要依序把智齒拔掉。拔牙的過程中沒有把牙齒打碎,所以花了滿長的時間、力氣和牙齒角力,最後才把一整顆智齒完整的拿出來,有使用局部麻醉和縫線縫合,之後右臉頰明顯紅腫、痛脹約一個禮拜。醫師的說法是應該幾天後就不太會痛了,但在一周紅腫痛消失後,還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殘留下來,舌頭右側約0.5cm寬的整個區塊感覺脹脹的,最明顯的差別是牙齒平順的滑過去會覺得那一塊感覺比較木,放鬆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它就在那裏的脹感,但味覺和溫熱覺較沒有主觀明顯的差異。另外是臉頰靠近右下智齒的地方用手觸摸或從口腔內用舌頭頂時,都相對左邊要來的麻木,一般咀嚼的動態上沒有影響,但在嘴巴張到最大的時候會被拉住緊繃。

另一個觀察到的地方是眼睛的部分,不確定和拔智齒的關聯性,但以時間軸來看可能是有相關的,在約四年前雙眼突然布滿血絲,沒有明顯破裂出血的血塊,眼科檢查的眼壓也是正常的,當時點了
類固醇後會好一點,但沒點血絲又會明顯,充分休息後沒有明顯改善,但其實完全沒有痛癢的感覺,在看了幾次眼科後就改看中醫服藥治療,中途有去風濕免疫科抽血檢查指數都正常,大約持續了8個多月後才消失。後來回憶在那前後一年裡右邊太陽穴疼痛的頻率非常高,而且是脹、悶在比較深層的痛,整個重脹的感覺還會涵蓋到右眼。最近這幾年頭痛的症狀幾乎消失,但又觀察到右眼的雙眼皮在上抬眼皮的時候要花更多的力量才能把眼皮抬起來,右眼窩和右邊顴骨也不時會有悶脹的感覺,外觀上看起來確實右邊的雙眼皮在上抬重新蓋回來的時候不太流暢,而且右眼的雙眼皮覆蓋率也因為眼皮較微腫脹的關係無法像左眼那樣高。

在觸診上老師提示了可以特別摸的幾個地方,結構調整的部分,嘗試著敘述老師操作的東西,但只是我的猜測和感覺><起手是先坐著,先調整上段肋和上段中軸,然後再前後各自扶著顳顎關節和枕骨下緣大約風池的地方,以及上顳線和枕骨下緣配合身體的前後動態俯仰,最後頭更是往右轉成一個非常扭曲的角度,我覺得是再調整顳顎關節、整個頭部和頸椎的相對關係。在調整到這個階段的感覺是舌頭表面一層稍微束縛著的東西消失但牙齒滑過去還是木木的。接著是調整舌骨,一樣配合身體的前後動態俯仰(這個超難…真的不知道老師手下到底摸到什麼、怎麼操作的><),調舌骨是我感覺變化最明顯的一個動作,舌頭的上剖面開始有一種嫩嫩的感覺,但下半剖面還是怪怪的,側面也還有脹脹的感覺。然後是躺到床上調整腹部的深淺筋膜,調整完後牙齒咬合的感覺左右變得比較平均,舌頭側面還是脹脹的,舌頭下半部不舒服的寬度剩原本的1/2,變化最明顯的還是上半部分,雖然還是會感覺被下半舌頭拉住,但那種舌頭嫩嫩的感覺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超感動!
調整完後被觸診的感覺,原本右半部被毯子隔著的感覺少了7~8成,左邊下顎關節窩和對耳屏的痛感也明顯減輕,但右眼眼窩下整塊到顴突下緣的重脹、黏黏感還是相對比較沒有變化。
另外在調整腹部深層筋膜的時候,一直被老師念沒有放鬆,所以最後舌頭下面和側邊才沒有完全解開,我後來回想,其實我當時已經覺得身體放很鬆了,但反而為了讓肚子、腳放鬆而忽略了脖頸,身體已經繃了很久所以習慣了那層張力的存在,所以在放鬆的時候身體會忽略了那個地方,但其實還有一層繃緊著,讓肚子深層無法完全還原回去。

思考為何在調顱骨以前要先調整其他的地方?顱骨是否是可動的?在調整的過程中老師手下移動的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在調整的過程中是透過挪動皮跟肉去對回和骨頭的相對位置,而為了讓皮跟肉在動態中有個依歸可以對回去,要讓影響頭顱較大的上段中軸肋骨的相對位置是對的,皮跟肉才能在動態中依循著和對的皮肉之間錯位的張力差來做還原。在思考顱骨是否可動的時候我腦中會冒出之前老師上基礎手法班的時候舉的關於脊椎骨刺的例子,骨刺的形成是因為固定無法放鬆的肌肉張力,既然不正常的張力有辦法在長年累月下形成骨刺,那在頭部的肌肉雖然走向不太能拉出骨刺,但持續的力量一定會讓那塊骨頭相對其他骨頭之間有不同的錯動,而眼窩主要是上頷骨、顴骨、額骨構成的,太陽穴是額骨和顳骨,牙齒和上下頷骨相關,因為頭部幾乎都是不動關節,所以只要其中一個部分稍微錯動,整個頭部的狀態都會被影響。

在西醫的系統中,構成頭部一大部分的顱骨之間的骨縫是不可動關節,基本上是不能移動的,但如果用結構治療的系統去思考,那麼顱骨可以視為脊椎系統的延伸,會受到橫軸和縱軸的支配,進而和身體其他部位產生關聯,重點在於關聯性有多高?張力從哪裡來?張力的來源是顱內還是顱外?而另一個會影響到頭部結構的,我覺得要考慮到顳顎關節,這次拔牙後遺的一系列症狀和感覺是身體共軛之後的結果,因為一瞬間非常大的力量導致身體必須共軛到其他地方找到一個平衡,但這是外力導致的一個不正常的平衡,所以可能一路歪下去然後就鎖住了,如前面提到的要考慮到縱軸和橫軸的支配,而作為頭部唯一可動的顳顎關節也承受了非常大的力量,在觸診時左右兩邊差異很大的感受大概可以證實這點。
而且其實也可以發現在牙醫的觀點裡,牙齒並非堅固不動搖,它們其實是可動的。每一顆牙齒都是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位置受到對咬牙齒、隔壁的臨接牙和肌肉等因素影響。因此當一個牙齒缺失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鄰近牙會開始傾倒,對側牙也會因為失去與之抗衡的牙齒而逐漸長高。而也正是因為牙齒的這種動態平衡,所以才會發展出戴牙套矯正牙齒排列的做法,而牙齒排列的不整齊,很大一部分應該也是和換牙期的結構有關。
關於張力來源我還有一個思考是優勢眼的部分,除了手有慣用手之外,眼睛也有所謂的慣用眼,如果橫軸某些錯位、旋轉是因為慣用手的關係,同理位在眼窩中的慣用眼是否也會去影響整個頭部的結構、並且試著和縱橫軸延伸上來的張力達到平衡?

回憶當時眼球血絲服用藥物的方向主要是疏肝和祛濕的方藥,後期會加針對眼睛的用藥像是穀精草之類的,但仍然沒有改善的原因可能是血絲確實是拔完牙齒平衡後的結果,結構改變造成了太陽穴、眼窩的血液供應或是說氣滯在那裡,在1~2年間不時有太陽穴的疼痛發作,那也是身體在尋求一個平衡的過程,最後又影響到整個眼窩的平衡,導致血絲的產生,如果只是用藥物改變微細循環或許可以讓症狀緩解,但整個經過2年時間被改變的結構卻無法回去,所以藥物沒有明顯的效果。再進一步思考,血絲消掉或許只是它又再找到其他可以代償的新的平衡?因為眼窩的不舒服感沒有消失,而是轉變成不同的狀態,如果沒有人幫這個已經錯位的結構進行還原,那麼這些因外來力量所導致的結構錯位會一直在體內尋求一個新的平衡。

最後想探討一下關於我所感受到的一系列「感覺」,到底是想像還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主觀的感覺基本上在調整前後西醫的影像檢查應該是幾乎無法表現出來的,但它們也確實陪伴了我6年多,而且其實除了舌頭那一塊,臉部其他部位的感受和不舒服的位置、表現的形式是有所不同的,而且不會受情緒所影響,反而是在某些姿勢下會比較緩解。而且在調整過後我之前緊繃時會出現的下排牙齒往前挪移卡在上排牙齒前的這個動作頻率大大的減少,在這之前常常是緊張放鬆下來後,我才發現自己做了這個動作。而我這幾年常常被家人念的一個動作,擠眉弄眼,其實也是為了抵抗和減少右眼窩下的重脹黏感而做出的有點下意識的動作。這些因為主觀的感覺,而做出的一些不正常的動作,又更讓人往認知行為的方向去思考了,但在真的經歷感受過後,才能夠百分之百確定那不只是存在在想像中,而是真實存在且更進一步會影響到一些身體的結構和動態,但那個影響又不足以讓整個結構發生可以輕易被客觀感受到的改變,所以就推托給認知行為背鍋。
在這次的調整經歷中,讓我反思到其實身體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訊號都是有意義的,但我們要學著去觀察、發現並過濾出有用的資訊,讓身體一步一步的還原,劉老師常說結構治療就是往越來越對、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的過程,每多看到一點就是又發現了自己以前的不足,謝謝老師一直引導著我們前進並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