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民國50-70年代,因為中醫診所並不普遍,所以在當時多半是以
國術館為主流,少數非常有名的國術館,甚至跟公、勞保還有簽約,
也有跟一些大型機關團體、公司行號有簽定特約門診的情況,
甚至,有些保險公司還承認國術館開立的診斷證明書;
而當健保制度開始實施之後,中醫診所的數量開始漸漸增加、普及,
為了因應市場上原有的外、傷科,扭挫傷的需求,中醫診所也開始
逐漸附設傷科門診,為了使一般的患者可以一目了然,有些診所還仿效
國術館,在診所外面懸掛一個:紅色四邊菱形、中間黑色實心圓形
(就是中醫俗稱的狗皮膏藥的圖樣)的招牌,用來告訴患者:
這間診所也有提供傷科門診的服務。
說到這要回過頭來說明一下什麼是傷科?
舉凡:扭傷、挫傷、跌打損傷,到慢性的五十肩、腰背勞損、
網球肘或媽媽手等職業傷害,甚至是較為嚴重的骨折、脫臼(脫位),
都是屬於傷科包含的範圍;

目前來說在這個職場可以簡單的區分成兩大類:即健保市場與自費市場;
健保市場一般所泛指的,就是在健保中醫診所附設的傷科門診,
而自費市場即為除了健保市場外,所有的國術館、民俗療法、整脊中心,
均包含在其中。

雖然工作性質一樣,但是在不同的職場中所衍生出來的稱謂也都不同:
在坊間自費市場中,一般我們都被稱為『老師』、『師傅』、『拳頭師』(←台語發音)
,也有直接叫醫生的;
而在健保市場中的稱呼又不盡相同:整復師、推拿師、復健師、傷科助理,
其實都指的是同樣這個工作;

所以這就是礦坑的現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