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森然抬頭-2019-1.jpg

還記得我跟學生說過,走在結構治療這條路上,光努力是沒有用的、但是如果不努力,就連一點機會都沒有;

這幾天渡假放空,順便追一部之前有人跟我強力推薦的韓劇『浪漫醫師金師傅』,果然、還是外科才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精湛的醫術,它提到了一個:一萬小時法則!

一萬小時的原則,是每天花費3小時努力,持續10年之後就能成為專家,成就不凡的原則。但是要成為一名專科醫生所需花費的時間,是一天花費20小時,持續11年,約需8萬300個小時,在那8萬個小時裡拼命地學習,完苦完成專科學業,並通過醫師執照考試才能取得的資格,這些也得要拼死拼活地做,才能在11年內完成。

原來,一位專科醫師的養成,需要耗費至少11年的時間,並且這還是在有系統的培育下,反觀.........

回到立基點:一萬小時法則,是加拿大暢銷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2008 年的著作《異數》(Outliers)中,他提到了「一萬小時法則」(10000-hour rule),也就是要讓某項技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人們必須要練習一萬小時,他說:「一萬小時是成就偉大的神奇數字。」

然而,只要努力練習就有用嗎?

另外一個學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卻在他的著作:『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中指出,葛拉威爾的「一萬小時法則」(無論哪一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是誤解、錯誤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光有練習的「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兼具練習的「質」,亦即必須「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

什麼才是:刻意學習?

徵得學生同意,再次分享一篇學生的心得,不過文長、慎入!希望讓想走這條路或是正在走這條路的人多點....感覺。

森然‧劉緯成

=====分=====隔=====線==========

這次研習活動的model是同學的爸爸,患有糖尿病多年,並且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因為這次恰巧中間有事情沒辦法跟滿,因此只能就頭尾兩次印象中敘述我所觀察到的。

同學爸爸一開始在拍照的時候,感覺是一個強烈的Z字形的感覺,且兩次的肩胛脊有一種突兀的不協調感,一個放不下來的感覺,兩側肩峰看起來也是十分的緊繃,此外右側大腿上的疤痕有一種很奇特個感覺,有一種部分緊繃(靠近髖關節處)部分較為鬆弛(靠近膝蓋處)的感覺,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已經經過處理了,所以才有那樣的差距感。

由於同學爸爸已經在十月下旬打過第二劑武肺疫苗,第一次的觸診是在老師解疫苗之前,一開始觸診感覺右側二頭緊繃有旋轉的感覺,左邊胸所乳突機前端不可動,左側胸大肌緊繃糾結,左側中肋段有出槽的筋,此外肋排感覺不順有轉折感,左側股骨比較卡,右側足踝不順卡著,脊椎向左側旋前,骨盤左前右後,脈數左右大小不一。

在老師解完疫苗之後可以感覺右側二頭略開,左側胸鎖乳突肌前緣變得比較可動,左胸大肌糾結的地方變平坦,但是喙凸處依然有卡住的緊繃感,左側三角肌那種稜角肉感消失變平順,左肋出槽筋的感覺還有,但是整體肋排有比較平順的感覺,整個脊椎的旋向還是一樣的,腰肌有變鬆,脈大小變的比較一致,左強右稍弱。

後來老師先處理大腿上的疤痕,沿著疤痕探索,可以感覺下面皮層的部分是黏住的(不過在靠近膝蓋的部分有比較鬆開),指腹稍微吃深一點可以感覺疤痕底下還有一種很像是翻轉的蚯蚓的感覺,然後這樣的感覺有一股整個向上扯到腹股溝深處的感覺。

老師調整完之後右側二頭肌是鬆開柔軟的,左側所乳突肌前端也是鬆掉的,左側喙凸剩下一點點緊緊的張力,左肋出槽的筋消失了,腰肌整個鬆掉,脈變得和緩,不弦不數,足弓內側平順,坐骨旁的臀肌也是比較沒有張力的。

在最後一次的觸診中,左側三頭繃緊,二頭有個旋轉感,左前臂深處不可動,左肋翻,右踝翻,右胸鎖前段微緊,脈左弦數右中緩,但是整個感覺比第一次其實是落差非常大的,整體觸診起來是鬆很多的,另外大腿的疤痕用看的就可以感覺咬進去的感覺消失許多,觸診可以感覺到第一次摸到比較深層底下被疤痕勾著旋轉扭曲的肌肉那種轉折的稜線感都消失了,變得比較平順,然後扯動一下疤痕,那種往上吃的感覺已經比第一次小很多了。另外這次同學爸爸看起來那種Z字形的突兀感就已經平順很多很多了,兩側肩峰都變得比較平了。脊椎側彎跟第一次看起來比較平順靠近中線左邊旋頂上去的感覺差很多,肩胛脊跟第一次比相對平順許多。

【關於觀察】
這次剛好因為只能參加頭尾兩次研習,剛好遇見兩次不同的方向,第一次老師的重點在於解開那道陳年的疤痕,最後一次老師的重點在於整個身體的通透而沒有特別去處理那道疤痕,但是很有趣的點在於在調腹部筋膜之前老師有先展示關於兩側第十肋的皮膚滑動的過程,一開始在老師示範左右的差異的時候其實我不太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只是覺得左側的滑移程度是比右側還來的好的,等到老師處理完腹部之後再去做滑移可以改覺到左右兩的滑移的狀態都增加了許多尤其是右邊差非常多,感覺可以輕輕托著淺層至深層的感覺。

老師在這時候也提示觀察的重要性。

在現代西式教育下,我們總是太習慣想原理,看到事情的發生與改變就急著去找出他的因果、規律,可是還在探索的我們面對千變萬化的人體,很多時候並沒有一個可以一拍兩瞪眼的規律去解釋,對於像這樣的個案來說,我們現在也只看到這一例,其實是沒辦法用歸納演繹去統整的,想破頭也只是讓自己陷入強作解人的窘境之中,所以我們只能把自己的觀點放空,就把自己當成一個觀察者,還記得老師以前在我們上基礎手法的時候就不斷告訴我們要放下,我原本以為所謂的放下就是放下以前對於類似正骨、開椎、解剖這些知識的固有觀點,這次研習營才讓我發現,原來放下,還要放下原本對於知識的態度。

如同兩傳老師曾經跟我們說的,我們都只想學一個對的方式,可是在歷經各種錯誤以前,我們根本不會知道什麼才叫做對。

對於觀察者來說,我們不需要judge,不需要帶入固有的知識,就只是單純觀察,只要記得他的這些表徵這些現象,並且注意是不是在這些類似的表徵上面都會產生類似的現象(類似一個函數f(x)的概念),不要讓腦海裏面有東西先進來,這也是老師一直希望我們要把病名(以前知識放下)清空(這讓我想到以前一個題目,一台車子停在16、06、68、88、X、98的停車格,結果大人想了很久算不出X可是小孩一眼就知道是87,因為小孩沒有學過太多複雜的知識,自然可以用最單純的方式去看),要讓自己歸零的狀態去觀察身體,呈現甚麼樣貌給你,然後你可以把它調整到一個甚麼樣的程度,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累績是很重要的,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去看是否有規律或是脈絡,這個時候才有辦法透過大量的觀察累積經驗,而你才可以去思考反推為什麼這些人有這些規律性出來這樣才有意義,因此現階段的我們要想辦法學習就是只有心無罣礙地觀察而已。

【關於解疤】
因為這次恰巧遇到老師側重差異比較大的處理方式,因此對於解疤這一塊讓我有了更深層的體悟,老師有提示到這個發育期的疤痕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會有一層共軛層,因為纖維組織不會再發育了,某種程度上他已經固定在那邊了,而且層次都沒有了,這樣一坨的狀況已經失去偕同運作的功能,可是身體還會成長,這樣彼此在皮跟筋相互拉扯的結果。

另外以往在解疤的時候為了讓局部深淺層的結構動開來,我們會讓局部肢體做不同的動作強迫肌肉收縮來撕開沾黏的部分,可是老師這次除了局部之外,也讓遠端的肢體做動作來動開來,老師提示到這是一個網子的概念,因為也嘗試過幾次可是手下其實是沒有感覺的,因此在這邊只能思考這個還原應該是要拖著整個網子動起來,那我們遠端肢體在動的時候其實也是整個皮、筋(淺層跨關節)、骨(骨-韌帶-骨)的方式整個動起來,不過這部分可能還有待手下感覺跟上才能知道老師這麼做的用意。

最後一次的調整老師則是不直接處理疤痕,可是當老師調完之後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大腿上方的疤痕那種張力連線的感覺變短了,這其實讓我滿驚訝的,因為以前都是透過解疤前後來探索疤痕對人體的變化,可是這次是第一次透過調整結構去探索對疤痕的變化。透過老師這樣的示範才發現原來不是疤痕會扯住結構,卡住不對的結構一樣也會限制住疤痕,只是要像老師這樣可以逆推回來是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力才可以達成。

另外老師也提示到調整完之後疤痕浮起來的現象那其中的空間是怎麼填補的?原本以前都以為解疤之後疤痕浮起來只是因為我們把深淺層分離開,不同層次的結構可以動開來,局部有了空間,自然就浮起來了。但是透過這次老師的示範總覺得事情沒這麼單純,因為網狀結構可以滑移可是沒有彈性,所以在我們解完疤讓局部有空間之外,透過調整其他部位讓結構可以還原到他原本的地方去,也就是讓原本底下可能結締組織或是筋受到其他部位拉扯,在我們把局部做好,其他地方張力解掉之後,讓他們有辦法找到回家的路。

【關於次第】
在老師治療的順序上第一次先花很多時間在解疤,後來才轉而處理其他問題,這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順序的表現,如同手法第一件事情就是解皮連線一樣,皮沒解下面的東西要鬆是有困難的,因此皮不能動肌肉就不能動,要直接調開筋骨是有問題的。當然老師也提示過難道每個有疤痕的患者第一次都需要解疤嗎?答案是不一定需要的,因為以基礎手法來說裡面並沒有疤痕的概念,可是如果只是做到不痛的程度來說,疤痕限制的問題一開始是可以被忽略的,可是等到改善到一定的程度之後,疤痕的限制的問題就會跑出來,因為他是一個實質打亂整個深淺層次的構造,影響活動時結構深淺層的偕同運作,因此這時候就需要再著手處理疤痕。可是老師在研習的時候要追求的不是只有不痛而已,為了把療效推到極限,老師才一開始就解疤,把疤痕對於筋骨的限制去除之後,在一層一層的做進去。

【關於終端筋膜】
老師在這次研習的時候也提示我們先看一下爸爸呈現粉紅色的指關節,再去壓一下看指關節的可動度,並且摸一下在指關節上那硬硬的東西。在老師調整完之後很明顯除了粉紅色那種亢的感覺降下去之外,關節的可動度也有提升,另外就是指關節上那硬硬的東西變得比較軟了。老師在這邊就點出一個問題,那個硬硬的東西究竟是骨?還是硬化的組織?調整過後手指鬆掉是甚麼東西鬆掉 是骨頭鬆掉?筋的鬆掉?還是皮的鬆掉?而這樣的改變對於身體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關於終端筋膜我目前的認知是他很難用皮筋骨這三個層次去區分,只能知道他和舌頭一樣是深層筋膜的延伸。在我們這個系統的認知是立體結構網絡的最終端是鎖在10個手指10個腳趾上,整個系統旋轉,終端筋膜也是旋轉著的,如果沒有把終端筋膜解開,系統是無法還原的。而終端筋膜的頭尾由腹部深層臟器拉到手指指甲端,弄鬆一端都會鬆,但是沒有兩端同時鬆他就是這樣,鬆一陣子又緊回來。那為什麼老師處理完終端後會整個鬆開來?以這樣的思考下去想大概可以推測出代表這之間老師其實也改變了整個深層的結構,但是老師明明處理的是末端的淺層(以肉眼來看),這之間是怎麼改變深層的?是不是透過還原淺層的網絡進而讓深層的網絡也跟著鬆動還原?這個可能需要有更多觀察才能得知。

但在期間我也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如果終端筋膜的頭尾是腹部深層臟器到手指甲端,那為何在解終端筋膜的時候需要把肋骨打開?為什麼說肋骨沒開終端筋膜是不會真的開的,反之則亦然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也不確定,只能猜想是否因為我們透過手法是沒辦法真的觸及到腹部深處,因此只能透過調整肋骨來引動腹部筋膜將其還原,也因此這樣才能真正的同時調整終端筋膜的頭尾兩端?老師也一再提示我們要知道改變了甚麼?還有什麼沒做好?因為操作出來的這些變化一定會有一些含意身體為什麼呈現這樣的狀況有甚麼樣的回饋,能不能想辦法讓這樣的變化在你的掌握當中,產生預期的變化,這樣就是治療。

【關於治療】
老師也提到一個問題,在我們這個系統的觀念下,跟傳統中醫處理上是否有會互相影響、甚至是牴觸的治療,那我現在的答案應該是:全部。

如果以針灸來說,傳統的針灸講求的是得氣,得氣的表現基本上就是痠脹痛麻,但是以我們的觀點來看,痛麻肯定是有問題的就不用說,而酸的感覺多是肌肉被牽扯到而導致的。所以一般的針灸這樣捻針想要得氣的方式在我們的系統看來就只是把針下的筋膜扯歪罷了。而放血都是在張力轉折的地方去刺激它,可是通常這樣的點都是被害者,承受不同方向張力的結果,用放血的方式去破壞局部張力結構,其實也是暫時性的打亂,之後會產生出其他的問題。

再以拔罐來說,現在多為塑膠罐,然後真空吸引讓局部皮下出血,那這之間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拔罐主張是讓硬化的細小微血管破裂,之後再透過血管新生的方式來達到治療,那這樣的概念就類似放血,沒想過局部的張力是來自骨的錯縫、筋的出槽,只是一昧強壓在被張力綁住的地方,不斷把局部張力打亂。第二個問題是皮,在拔罐的時候因為真空吸引的關係,都會留下一個罐痕,這樣的方式其實是會直接把皮給掐死,讓它沒辦法跟著皮下的結締組織滑移,某種程度上這時候就會破壞了皮與筋之間的聯繫。

再者以刮痧來說,兩傳老師這個系統有一個叫做刮法,為什麼不乾脆叫刮痧、我想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刮而無痧吧。對於我們來說刮是要先醒皮,透過湯匙傳導動能到皮膚上,接著解皮,把深淺層張力給弄順,最後才是分筋,透過把勢擺對,藉由外力把沾黏的筋、出槽的筋整個拖回去。而非坊間那種認為用外力讓皮下出血的做法,那樣的做法基本上也是把皮層的張力在一次攪亂。

最後在開藥上,雖然我不是很明白在結構治療的觀點中、中藥真正的機轉,不敢妄下定論,但是老師以前曾提示過以微觀來說,中藥就是要調節流通的部分,可是如果整個宏觀架構沒變的時候,單純調節是否會有效?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導致通不過去時候產生的亢、衰或滯。

在這樣的差異中其實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中醫究竟是一門學問、還是一門藝技?

如果是一門學問,那它其中的問題是非常龐雜的,為什麼有的身體會有這樣的反應,有的則是其他不同的反應?這些都是需要去觀察、分析的,可是如果只是把它當成一門技術,那就比較偏向於套公式的概念,以同樣的操作模式在不同的活體上去統計效果,也因此兩傳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對人體只有一分鐘的治療、那代表對人體也只有一分鐘的認識,因為代表沒有看見後面整個牽扯到龐大的系統改變。

【心得】
埃及諺語:世界上只有兩種生物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謝謝老師這次讓我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研習,本來只是想稍稍淺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心得卻不知不覺打了一大堆,我開始發覺老師其實在每次研習裏頭,都有老師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意涵,在這次研習裏頭其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放下,放下不是只有放下對於病名的診斷、與過往的成見,還有放下對於致知的執著,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是智慧的開端」,因為這樣才能不預設立場的去觀察這個世界的一切變化(就如同老師說的手不會騙自己,大腦才會),也因為能夠心平氣和的觀察,才可以接近清明,謝謝老師一路來的提點,我會努力當隻往上爬的蝸牛的。

arrow
arrow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