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隨著學生的提問,不禁讓我想起兩傳老師曾經說過一句我認為很重要的話:
「客觀描述是可靠的,主觀檢查未必可信。」
這代表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試著回答看看。
。。。。。。想想。。。。。。
。。。。。。想想。。。。。。
。。。。。。想想。。。。。。
。。。。。。想想。。。。。。
。。。。。。想想。。。。。。
我是這麼解讀這句話的:如果從每個人的立場出發,除非虛假誇大、當然主觀描述都是對的,站在接收訊息的那方,在沒有接觸過患者的情況下,只能依照這些資訊來評估,所以、客觀描述是可信的!
但是,這其中用文字或是語言傳達的部分,是同一個基準點上出發的嗎?這個右踝歪了、究竟是歪到什麼樣的程度?真的有錯縫成角嗎?還是只是凸、但是仍然算順的狀態?真的是這個右踝的問題?還是問題在另一隻腳?你認為你把足弓拆好了,是用哪個標準衡量的呢?患者真的治好了?還是你以為好了?在我的經驗裏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沒有調好,才會產生後續的問題,所以,才說主觀檢查未必可信!
因此,兩傳老師當時那樣說、我認為其實是很委婉的在罵人,只是,太多人看不懂而已............
累積、是需要時間的,感覺、也是需要不斷確認的,最後這些感覺跟觀點終究會趨於一致,至少不會方向不同,這時很多敘述才有可信度,沒有經歷這些過程,很多時候無論是誰說的,結論都是要打折,只是,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這點..........
所以,要把這句話當成是一種警惕,時刻放在心上。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森然‧劉緯成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