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感‧師門

是的,
你沒看錯,
這不是愚人節,
我也沒有貼錯圖,
森然的粉絲專頁也沒有被盜帳號.........

她是日本藝人:內藤好美(ないとうこのみ),1994年生,擅長空手道,活躍於特攝劇集與舞台劇,然而,在這張照片中你注意到的是什麼?而我注意到的卻是她道服黑帶上繡的「師範代」三個大字!

日本維基百科的解釋:「師範」(shihan)是用來指在某個領域成為領導者或榜樣的人。而「師範代」則被視為「老師」之下的人,用中文白話文翻譯是:助理老師;可這樣的資格並不是你自封就可以的,這必須經過不斷的練習與考核才能獲得;
在現在西式教育的影響下,配合現代工商社會的發展,為了快速上手,學習的形態都轉變成為所謂的帶狀課程:將上課內容區分成固定單元,課程單元規劃之間,有連續或延伸加深的性質,在一定的期間內分段教完;這是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為了節省學生學習的時間,帶狀課程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但是我認為,如果要學習的是"感覺",帶狀課程只能是一個學習的開端,而不是結論;

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有個問題都在困擾我,常常有人問我:「誰誰誰說有學過你們這個系統?!」「誰誰誰不是你們這個系統的人嗎?!」真的是這樣嗎?如同我曾說過的,每個來學的學生心態各不相同,課程上完之後呢?是忙著"變現"?還是忙著練功?如果學生沒有主動回饋,我是完全不知道的,因為沒有約束力,所有的帶狀課程都是這樣的,除非課程最後有考試、通過才能加以認證,明明大家都是在上帶狀課程,怎麼一講到「結構治療」,就用師徒相授的標準來衡量、批評?這種雙重標準也太厲害了吧?

既然結構治療追求的是感覺的累積,但是感覺的確認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你認為你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來掌握調整人體任何一個系統?20個小時?40個小時?60個小時?這樣你就可以有把握調整每一個不同的身體嗎?這樣要怎麼透過考試來認證?

所以我認為、「道館」或許是另外一個可以補充、參考的學習模式;

隨著我開始教學的時間越長,我越發覺得這門學問的學習應該要像武術、藝術那樣,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因為這是一個追求「感覺」的過程,它需要不斷地校正,從手感到心態,但是,這些應該是我要追著學生跑?還是學生應該自己要主動積極?因此我才說帶狀課程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我認為大多數的人需要的,是有老師帶領、在旁邊不斷地反覆校正,就像是傳統的師徒相授制度;但是,我問過許多學生:我為什麼要用我額外的時間來教你?曾經,一個天真的學生回答我:因為我想學?!其實不只一次、我看過某位師兄新帶學徒,花了許多額外的時間從基礎教起,然而後來上完我的老師課程之後,那位學徒的自我簡介馬上就改成:師承林兩傳醫師?!這其實讓我相當寒心........

我不認為上完我的帶狀課程之後,就可以標榜自己學過林式結構治療,因為我的老師要我可以公開教授的,只佔林式結構治療的一部分,因此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至於學生要怎麼標榜、我無法管束,可對於"師承",我也有我自己的考量與規劃;

什麼是"師承"?一般是指學術、技藝上的一脈相承。學習並繼承知識、文化、技藝等,引申爲傳承,只有傳承才能師承。傳承,是需要得到老師認可的,才算師徒相傳!

傳統的師徒制是什麼模樣?我沒經歷過,我也不知道!網路上維基百科可以找到最相近的解釋有二:師徒、門徒;相對於師徒,我更喜歡關於門徒的解釋!

門徒:【摘自維基百科】
門徒,原意為向旁人學習且接受指導者。通常指緊密跟隨某大師學者或宗教領袖的弟子,這樣的弟子不但接受老師管教,服膺老師所教導之學術理論或教條真理、且願意身體力行甚至將其發揚光大。
相對於現代比較廣泛常用的學生,門徒一詞的含意更深、要求更嚴謹。學生可以只是短期向老師學習某種知識技能,結業後不見得與老師再有關係;一旦稱為門徒,則代表著將自己的生命與老師的生命連結,水裡來火裡去,休戚相關禍福與共。一個人一生中可能做過許多人的學生,但是通常只會是一個特定對象的門徒。
門徒的例子在古代較常見。比如,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就有賢者七十二人,也有人稱他們為七十二門徒;另有最優秀的十個稱為孔門十哲。這群門徒與孔子朝夕相處,不但向孔子學習各種知識技藝,更重要的是在人格品德的陶冶及志向生涯的規劃上,接受孔子的管教帶領。他們也跟隨孔子周遊列國,並曾與孔子共渡患難。
當昔日的門徒成為大師後,也會收納自己的門徒。如此師徒代代相傳,一家一派的學統就此建立。在中國東周時期,子思是孔子的孫子,也被多數學者相信是孔子門徒曾子的門徒,而孟子則是子思的門徒,孔孟思想奠定了儒家的基礎。在與他們差不多同時期的古希臘,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門徒,而亞里斯多德則是柏拉圖的門徒,他們師徒三代的思想與著作不但是古希臘哲學核心,更對西方文明有深遠影響。


無論是師徒或是門徒,我認為,跟一般學生的差別關鍵點在於:『記名』,那代表的是得到老師的認同,也代表老師願意約束、管教、要求、也為他的言行負責,學生只是付費上課,師徒、門徒則是要靠自己爭取,爭取讓我願意花額外的時間,不只傳授知識技能;

很多時候幫人調整時都會聽到:「你這門手藝要學習太難了、太細膩,沒人學得會的....」,每回聽到這些,其實我都不置可否,因為我一直認為,結構治療是可以透過學習複製的、但同時它也是一條修行的路!因為除了練手,也要練心,才能堅持不輟,這些年,教過的學生不多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做到願意接受烙印,虛心受教,目前我認可的有四位,分別是:王鶴穆、吳明遠、游子萱、鍾佳玲【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他們距離我所認識的「看見」,僅剩一步之遙,至於其他人要怎麼標榜的,我不承認。

記得,一如我一開始說的:「莫忘初衷、莫忘有趣。」加油!

 

森然‧劉緯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森然結構調理 結構治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rax 的頭像
    bluerax

    浪跡天涯一礦工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