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收到一個學生的訊息,整個過程我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跟大家分享:

「老師早安!不好意思,有急事想請問老師,我四天前幫媽媽調整,原本媽媽的主述是左邊髖關節走路會有緊繃感,觸診起來是左腳足弓結構跑掉有張力,然後左手下臂也有張力導致肋骨有翻旋,而造成的腸骨跟股骨錯縫,後來用基礎手法調完,骨盆的緊繃感覺就沒有了,後來這兩天媽媽說左腳第二蹠趾關節處踩地會痛,會有骨頭碰地刺刺的感覺,一問之下,這個感覺也有四天之久了,只是之前媽媽沒說,後來幫媽媽調了兩天,主要覺得都是左腳足弓的骨頭跑掉,調整完可以調到正常走路不痛、沒有骨頭碰地感,不過問題就是隔天起床都會開始痛,今天早上起來也是,而且似乎有加劇的現象、連足背的蹠趾關節按了也痛,想請問老師:
第一、這是否會跟我四天前調整完嘗試解左邊鎖骨上的疤有關?
第二、自己反覆檢查都是剩下大約第五肋處有壓痛,也有調整到幾乎不痛、剩一兩分痛感,不知道在老師的經驗裡,肋骨的翻旋造成骨盆歪斜、而腸骨股骨有張力往下拉扯到足底第二蹠骨踩了會痛?是有可能的嗎?
最後,是不是還有我沒注意到的地方...請老師指點,現在媽媽走路稍微一跛一跛的,我會再嘗試調整,不然最後可能還是得要再麻煩老師看一下了,真的對老師很不好意思...」

後來約略提示了學生幾個可能的方向讓他回去嘗試,學生回饋我說:

「老師,我檢查之後感覺是有張力,再次調整完張力也有改善,也稍微能夠踏地了,不過摸起來是腫的而且按的話蠻痛,我覺得怪怪的,就那個蹠趾關節還是會刺痛,也腫起來了,局部那個點的問題一直弄不好,我也不太知道,因為摸起來張力都不大了,可是問題點卻都沒有真的獲得改善的感覺,覺得是不是哪裡沒有看見,因為我覺得目前的張力跟媽媽的那個局部痛點關係,我覺得很困惑.......還是得要再麻煩老師看一下,真的對老師很不好意思!」

在看到學生的媽媽時,她是跛行進來的,左腳前端略為腫脹,主要抱怨左腳著地第二、三蹠趾關節底部有刺痛感,這時我順手摸了一下患部,手底下傳回一個很有趣的觸感、那是一種層層疊疊的皺摺感,我就問學生,這個腫的地方你摸過了沒?學生回答我說,因為正在腫,所以沒有很仔細摸,我一邊讓學生再摸摸看,一邊就問媽媽,這個問題是怎麼發生的?媽媽說,就那天在看電視,覺得腳有些不舒服,所以就邊看電視邊去轉腳趾頭、再加上用按摩棒去揉壓腳底,之後就開始痛了!

雖然在我們系統裏認為疼痛都是結果、都是被害者,但是直接的傷害是因還是果?既然直接傷害是因也是果,除非這樣的直接傷害發生時合併著旋轉拉扯、或是經過時間的代償,否則只要解決這個局部的問題就好,但是、你要如何知道怎樣的狀況是直接傷害?什麼樣的情況才是間接傷害?當然是要靠你的觸感!所以、我的老師才會說:傷科的功夫就在於、摸!

到底要怎麼摸?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典籍上有寫到:『骨錯縫、筋出槽』,然後呢?這個部分我想除了我們這個系統還在強調之外,其他幾乎已經亡佚,沒有人真正好好觸摸過、人體在你手底下到底呈現什麼樣子!?所以大家都其實必須從零開始!

在開始接觸觸診時,所有的人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什麼算是正常?什麼才算是異常?一開始當然是從大的感覺先來,什麼是最大最明顯的感覺?當然是從骨頭下手!然而,所有人的骨頭長的樣子都一樣嗎?發育期還沒發育完全的骨頭,老年期經年累月使用過的骨頭,受傷之後癒合的骨頭,先天異常的骨頭,它們會是一樣的狀態嗎?即便是相同年紀,隨著高矮胖瘦的不同,骨頭的長成也不會相同;
隨著時間演進,同樣的問題就會變得更不相同、更進化了,因為骨架並不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它必須是骨頭與肌肉相互配合之下,才能支撐起整個骨架,這時後就必須開始把肌肉的型態也一起考慮進去,這樣加總之後,又演生出其他變化:後天因為姿勢不良拉扯歪斜的骨架,增生的纖維化組織,長歪的骨垢,發育期的紋理,運動型的紋理,勞動工作的紋理,白領的紋理,高矮胖瘦的紋理,都不會一樣的!
再進一步,就是皮上與皮下的感覺了,鬆、緊、繃、脹,各自代表不同的意涵,你感覺到的究竟是哪一層回傳的觸感?甚至不同的傷害、不同的階段都會帶來不同的觸感:撞傷、拉傷、壓傷、扭傷,雖然所有的教科書上都告訴我們,在傷害開始的急性期是不能處理的,但是、你有沒有試著去摸摸看,這樣的急性期當下、在你的手底下紅腫熱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如果在你的腦海裏沒有累積過這些感覺的素材,你要如何分辨正常與異常之間的差異?既然從骨、到筋、到皮,有著這麼多不同的變數,又怎麼能夠用固定的套路來應對呢?

在累積素材的同時,另一個問題就會伴隨而來:你所摸到這樣的異常狀態是否足以引發你目前所求的結果?這樣會造成疼痛嗎?如果不足以造成疼痛,但是這樣異常的存在、是否導致了其他結構上的變化?這個是因?還是果?

在這個例子裏,個案是因為過度旋轉腳趾、再加上用按摩棒深層點壓揉轉,使得終端筋膜錯亂,第二、三蹠趾關節輕微脫位,才開始之後的一系列變化,所以我摸完了患部,再重新檢查了媽媽的結構,發覺除了肋排有一個奇異的旋轉之外,其他部位倒是沒有明顯的問題,所以我只將第二、三趾終端筋膜旋回,同時將足弓重新對位,最後將肋排旋回,媽媽走路就正常了;

後來回過頭跟學生說:「我本來以為是你哪裡沒有做好要敲你的頭,不過檢查後發覺你調得還可以、這個問題你調不好是正常的、因為這已經超出基礎手法的範圍,但是調到後來你開始慌了,急了,所以就過頭了,那個肋排是你搞歪的。」學生驚訝之餘問我怎麼知道?我只跟他說三個字:合理性;

為什麼學生每次幫媽媽調完、腳都會比較不痛、但是不持久?因為學生是依據他的判斷來調整,縱然沒有真正找到問題的根源,但是因為結構重新獲得排列,所以身體多出些許緩衝空間,可以略微平衡患部的狀態,所以會比較不痛,但是問題的根源沒解決,又將結構慢慢帶歪,所以無法根除;而這樣連續的調整,肋排不應該出現那樣的旋轉,唯一的可能就過於急躁下蠻幹的結果;

還記得前一陣子,兩傳老師在一篇貼文裏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話:

『客觀描述是可靠的,主觀檢查未必可信。』

其實就是在說這樣的狀況,你摸的每個感覺都是對的,但是、是否足以造成相對應的問題?你摸到的是因?還是果?

要怎麼摸才不會加重傷害?既要完全的貼合住組織,但是又不能因此造成其下組織的位移變化,我想這也是一道關卡!這些不同層次的感覺,都是必須經過學習、才有辦法累積的,而累積需要的是數量與時間,除非有人帶領,才有可能減少累積的時間,不然只能靠自己摸索,我一直認為跟診其實是一道門檻,除非你可以看懂老師在做什麼,或是傳達出什麼樣的意境,才有其意義,如果你只能在一旁看而不能摸、跟診是一種很沒有效率的方法,我想我已經很盡力的再創造機會給我的學生,但還是有限,或許以後我有機會想帶助手時,助手應該有最多機會體會吧?不過,再看看吧!


森然‧劉緯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