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健保局公告中醫診所內附設的民俗調理區需自費的政策下達之後,
其實不僅是有附設看傷科的中醫診所業績下滑,
因為那段期間許多刻意妖魔化的負面訊息充斥,
某種程度上已經重創了整體臺灣中醫的形象,所以自四月份以來,
有些區域甚至有診所整體業績下滑到達六、七成!?
當然在某些地區、因為當區健保局與當區中醫師公會刻意放水的情況下,
也有下滑沒那麼明顯的區域,不過整體上來看,
全臺灣各地的整體中醫就診率,平均都下降了三至四成;

雖然,面臨這麼嚴峻的生存壓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居然依舊無法凝聚出足夠的力量,
讓中醫傷科、或是民俗療法有機會?上正軌,擺脫前面提到那個早已不合時宜、
純粹搪塞用的「國術損傷接骨技術員管理辦法」,催生出一套合情、合理、合法的規範、制度,
甚至是國家承認核發的執照!?

其中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勞委會!

一直以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眾多業務內容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職業訓練,
因為有了勞委會的職訓,讓許多勞工強化了本身的本質學能,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
也因為有了勞委會的職訓,讓許多想要轉職的勞工,有了學習第二專長的機會,
才有辦法可以轉換職場;

然而,勞委會下轄的職訓中心也並非是萬能的,顧忌到成本考量,
自然不可能涵蓋所有的類別的職業訓練,因此,衍生出了一套制度:「補助」
由勞委會撥出專款,委託部分工會或是職業工會、協助辦理職業訓練,
撥出的專款,就是用來補助上課學員的部分學費,原本這樣的立意是良善的:
一方面可以節省勞委會職訓中心在師資、設備成本上的支出,
另一方面讓「更專業」的工會或是職業工會辦理職訓,應該能更貼近職場的需求;
可是再好的政策、如果沒有經過妥善的規劃,最後變調的機會還是非常高的!

目前健保體制外的各地國武術會、推拿職業工會、整復員職業工會,
許多都有跟勞委會爭取補助,辦理相關的訓練,
其中又以「XXXXXXX全國聯合總會」所提出的192計畫最為浩大,
表面上看起來這類職訓計畫都掛著『行政院勞委會補助辦理』,
從字面上看起來彷彿是有得到官方的承認與認可,多了幾分的公信力!

工會在職進修公告-01.jpg

聯合會-01.jpg

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這類職訓計畫最後核發出來的執照,
仍舊是由各工會學會自行核發的證書,完全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果,更別提勞委會背書了!
那為何這類的計畫與字眼依然在不停地運作、招生?

事實上勞委會的這套補助制度已經變相地淪為消化預算、美化失業數字的一個權宜之計,
而對於各工會學會來說,這樣的制度除了提供個工會學會部分行政運作的經費來源,
還可以藉此招募新會員入會、甚至藉由這樣的方式壯大工會學會的聲勢、擴大影響力,
並企圖利用越來越多已經完成受訓課程的會員人數,營造出一種既定事實的觀感,
希望藉此向政府單位施壓,試圖就地合法!
影像005-01.jpg

但是以這個行業而言,無論是中醫傷科也好、還是民俗療法也罷,
追根究底還是無法跟醫療行為脫鉤的,自然也就不能用一般職訓的角度予以認證,
這就是最大的分歧點!!

以健保體制內中醫診所民俗調理人員的角度要求的,希望是由衛生主管機關的名義核發的執照,
才具備行使醫療行為的身分與資格;
而以健保體制外的各工會學會的角度,只要求能先拿到一張官方正式認可的執照就好,
哪個單位發的都沒關係,先求有、再求好!

所以一場混水戰開打到現在,從未停歇:
衛生署用許多的行政命令,不斷的矛盾、又不斷的解釋中醫傷科或是民俗療法不屬於醫療行為,
如:衛署醫字第82075656號公告、衛署醫字第0990200635號公告、
衛署醫字第0990207052號公告...................等等,
也藉此推託因不屬醫療行為所以無權置喙,另一方面,勞委會也體認到,
如果由勞委會以核發技術士證照的方式、後續可能衍生的問題,
所以一直以來也不斷地在與衛生署互踢皮球,因為勞委會也有認知,無論從哪個觀點,
中醫傷科或是民俗療法就是一種醫療行為,無法用一般的職業技能加以管理、
更別提規範了!

難道沒有「有識之士」發現這樣的矛盾嗎?
其實體制外與體制內的兩大團體也各有各的問題,所以無法團結是正常的;

以健保體制外的各工會學會系統來說,也存在著三個無法調和的致命弱點:

其一、雖然許多工會學會都有跟勞委會申請補助、辦理相關職訓,
但是打開各工會學會的招生簡章,單就授課時數就大家都不一樣,
更別說其他授課內容、師資資格、檢定方式,全部都是各唱各的調,
在如此分歧的情況下,如何用「既定事實」的方法取得政府機關的認可?
純粹是一相情願的做法而已,既是如此,各工會學會為何仍然持續招生?
說白了、反正有勞委會的補助,就等於有一個固定的財源以及「大義」的名份,
就能夠繼續用這種鄉愿的心態持續招收新的學員、會員,持續藉由擴大人數,
以期擴大影響力,不過,有用嗎?

其二、各個學會工會散佈在全國各地,由不同的人員組成,想法觀念自然有所不同,
但是對於「短視近利」的體認倒是出乎意料的一致,也許就像是前人所說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樣吧!所有的人都把「公器」、「會員」當成談判的籌碼;
團體小的怕被團體大的稀釋、而失去發言權;
團體大的又不斷的計畫要卡位、希望在未來如果有「扶正」的一天,
能夠獲得更大的權力、利益;

最好笑的是連八字都還沒有一撇的現在,就已經在想方設法、卡那個還不存在的「位子」!?
小礦工我就曾經親耳聽到某工會要加入其他所謂的聯合會之前,
要求要在聯合會裏佔幾席理事、幾席監事,不然免談!?
也曾聽過某聯合會的理事已經在計畫、分配,由誰可以出任未來證照的裁判,
或是誰可以免試,誰可以如何如何...........等等!?
這些人的大頭症也太過嚴重了吧?

最後也是最大的分歧,存在於體制外的各學會工會系統,一向對於健保體制內、
中醫診所的推拿師/整復師/傷科助理存在著一直以來的成見:

有本事就自己出來開業,何必要靠健保?
何必一定要依附在中醫診所or中醫師的庇蔭下?


長期累積下來的主觀印象,讓各工會學會系統對於健保體制內的中醫系統普遍抱持的漠視的態度:
『怎麼打、怎麼鬧、都是你們這些中醫師在內鬥狗咬狗,與我何干?』
但是,真的與我何干嗎!?

同樣的,在健保體制內、中醫診所以前稱為「推拿師/整復師/傷科助理」,
現在叫做「民俗調理人員」的這個系統,也存在著同樣致命的盲點,
除了內科派中醫師與傷科派中醫師之間、不死不休的內鬥之外,
因為長期任職在中醫診所的關係,大部分的中醫診所「推拿師/整復師/傷科助理」,
都或多或少的沾染上中醫師自詡為正統的觀念,

彷彿在中醫診所上班,就代表著自己才是
「被認可的」、「合格的」、「醫療人員」!?


其他只要不是在中醫診所上班的國術館or民俗療法業者,都是在亂搞!?

在中醫診所上班,就真的比較『高貴』嗎?
在中醫診所上班,你就有『合法的執照』保障你的權益嗎?


而曾經視為屏障、視為依託的中醫診所或是中醫師、老闆,
當健保局一紙「民俗調理不再給付健保給付款」的公文下來之後,
還剩下幾個情義相挺?
還是馬上一拍兩散?
雖然是長期待在醫療院所、明白要爭取的應該是衛生主管機關核發的執照才具效果與保障,
但是普遍還是在觀望,觀望老闆的走向、觀望中醫師公會的走向、觀望健保制度的走向,
似乎還是不明白自己已然被拋棄的處境...............
這是否也是另一種面相的大頭病呢?

如此一來,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兩大團體訴求的方向南轅北轍,
自然更容易讓政府機關混水摸魚、打迷糊仗、最後各個擊破,
或者是用「拖」字訣,問題是政府拖得起,而以此為生的礦工們拖得起嗎?
所以,如果大家不能體認到中醫與民俗療法之間,
就是互為表裡的命運共同體,那麼,
任人魚肉的場景將一再上演、永遠不會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uerax 的頭像
    bluerax

    浪跡天涯一礦工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