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森然抬頭-2019-1.jpg

還記得我在課堂上是如何解讀"痠"這個感覺的嗎?痠跟痛、是一樣的機轉嗎?既然有痠、我們是否可以在結構上發現異常,從而找到其關聯性?

看看,想想。

=====分=====隔=====線==========

學長在週五施打AZ疫苗後,晚間九點出現了全身肌肉痠痛、發燒、胸悶心悸的情形,因此前往急診室打點滴、並且抽血驗指數,害怕有溶血的情況。隔天禮拜六基礎手法的課程,學長下午順利歸隊了,但此時身體仍有不適,還有身體的烘熱感、腰部酸疼,以及左手上臂施打疫苗處的酸痛、伸展疼痛的問題。

下午練習推晃、搖開胸椎、搖開腸薦關節的手法時,老師走過來說,如果推晃得好,腰酸應該可以好,確實經過老師示範、以及指導學生推晃、搖開胸椎、腸薦關節後,腰痠感確實可以減少,而禮拜天上午再次練習時,腰痠感已經幾乎沒有了。

接著禮拜天下午練習平托第一肋、托肱骨、托胛骨時,左手一抬起手,學長就疼痛不已,老師見狀,坐著調整了幾秒,學長的手就可以平舉了;不過當拖開肩帶、倒頭的一瞬間,仍然疼痛甚,再跟老師回報之後,老師換成了站著調整,調整之後,再次拖開時,疼痛大減,但仍有一些,老師過來、坐著調整學長,這一次,疼痛就不見了!就可以順利拖開肩帶、可以倒頭了。

因此,在禮拜天上課前,老師先提示我們疫苗所帶給身體的這些副作用,為什麼透過結構治療也可以還原,這些副作用如何產生。透過下午的調整,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除了見證了一段驚奇的變化歷程外,也更確認了一些事情。

問題與討論:

1.如何看待打疫苗?

疫苗的概念,最主要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學會辨識以及抵抗,讓真正遇到疾病時,免疫系統來得及反應,即時產生大量的抗體去中和、清除這些外來物,但是機轉是後來才發現的,實際方法很早就有了,從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便提到過狂犬病的預防治療方式,到宋代也開始種痘、清代更是廣為應用,西方也有巴斯德為疫苗研發的鼻祖。仔細比較,可以發現早期疫苗都是活性減毒疫苗,而其關鍵在於取出的組織需要乾燥,如果取下後直接應用,通常致病能力還是相當強大,中國種痘,也幾乎都是製成粉狀來使用,應該是有觀察到劑型的差異。

所以很直截了當的,透過現代醫學,我們知道打疫苗是透過兩個階段的免疫機轉來強迫身體認識這些病原體。第一部分稱為先天性反應,包括像化學警報一樣的身體反應,有樹突細胞、巨噬細胞等傳遞病原體的訊號,交由另一部分的適應性反應,學習然後記住,通過設計B細胞來對抗感染,這些B細胞產生抗體來尋找和消滅病毒,另外還有T細胞,它們可以剿殺任何受病毒感染的身體細胞,所以注射疫苗為的就是未來可以快速反應。所以發燒、或者表現出一些關於這種細菌病毒原有的症狀實屬正常,但是如果出現額外的症狀又該如何解釋,例如注射部位的紅腫熱痛從何而來;另外,眾所皆知每個人注射完疫苗之後的反應都不一樣,這些不一樣又從何而來?或許中國傳統的種痘方法,確實原始了一些,但是在這過程中,用粉末塗抹皮膚、納要入鼻中的這些做法,是不是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變數、減少了對身體結構的干擾呢?

2.為什麼有副作用、從何而來、如何造成結構的異常?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會有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嚴重一點可能會嚴重過敏反應。一般認為,過程出現的這些副作用是接種疫苗後可預期的反應之一,並非代表感染COVID-19。所以通常不會特別處理,等「一段時間」之後便可痊癒。

那為什麼會有副作用呢?西醫責之於免疫發炎反應,其中的症狀差異性、嚴重性來自基因個體、特別是年齡。他們認為年紀大的人反而這些副作用不會很明顯,因為免疫等各項功能下降,所以對抗的現象不會太強烈,不過以新冠病毒疫苗來說,仍然會具有一定的保護力,不會因副作用不明顯而保護力較差,但是這一切其實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統計上的結果,我們或許該去認真探討的是,到底造成不同年齡層、不同個體之間產生不同強度、類型反應的可能原因。

學生認為,跟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一支疫苗、同一款在藥廠的生產之下,並且存放地點一樣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先忽略環境、產品的差異性,接下來不同的地方,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不同的施打人員,第二不同接受施打的人們。

第一部份中,根據施打者的力道、角度,還有技巧精準性,當針頭進去組織之間後,這麼粗的一個針頭,下去就會造成傷害,雖然此疫苗屬於肌肉注射,規定是針頭與皮膚呈現90度進針,但是實際臨床上可以知道,每個人肌肉形態不一,還有自己對於90度的感覺可能都不一樣,而且有時候需要進退針,所有會有一個稍微提差的過程,因此下去之後,其實對於肌肉皮膚組織都會造成傷害,然後最重要的是,把針筒內的內容物打進去後,這一些姑且稱為病毒碎片會殘存在那個局部,所以會出現一個狀況,此注射局部變成了一個培養皿,而身體的免疫保護機制就會啟動,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限縮這個戰場,所以可以看到紅腫熱痛的情況,對於外來物質會想辦法去清除、記憶它,對於自身的細胞就會讓他凋亡、崩解,此時的身體大規模啟動著免疫反應。

那第二部分,被施打者原有的身體狀況反應就是最大的變數。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是結構的差異。也就是如果原本結構就有一些問題,那個這一針、這一劑下去之後,注射的局部其實會產生一個很大、而且持續好一段時間的張力,那這個新的張力,身體就會想要去平衡他,再加上針劑裡是有病毒的碎片的,所以在免疫反應以及局部針刺的傷害下,整體的張力會是增加的,所以在平衡之前,原本緊繃的地方可能就會更緊,這或許才有辦法解釋會出現類流感的骨節疼痛、腰痠痛、甚至心悸、胸悶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額外反應。所以資料都會說,副作用大概都會持續48小時,原則上一方面是這些病原體被清除、吸收了,一方面可能也是結構的張力被平衡了,這才有辦法解釋在實驗室中病原體吸收時間都是可以被研究的,但是實際到人體後,會出現各種的差異,那就是少考慮了結構的部分。

老師也特別引導了我們思考關於注射位置的差異。肌肉注射通常注射在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這些肌肉較為豐厚的地方、而且他們還有一個特性,皆屬於伸肌。那麼試著推敲注射在伸肌跟屈肌的差別。根據兩傳老師在臉書還有書中提到的特性:「屈肌因為需要不斷的收縮放鬆,牽引肢體活動,所以在環狀支持帶裡還保留有可動性,但是伸肌作為穩定結構運作時的被動角色,跟支持帶的關係,就處於類似黏合不動的狀態。這種黏合不動的狀態,因為伸肌本來就處於僵緊貼著骨頭不動的,因此伸肌便鎖住整個環狀支持帶,使得環狀支持帶原本該有的、可沿著關節左右旋轉的可動性消失了。」所以今天因為打在伸肌上面,而且這樣的張力足夠強大、且持續,學生會覺得原本就不太可動、用來鎖住身體的屈肌被增加了一個外來的變數,使得原本該是穩定的肌群被強迫改變了張力、運動旋轉的方式,因此除了變得更不可動外,還可能直接影響骨架結構的平衡;另外,由於施打的位置很靠近肩帶的部分,就會直接影響上臂、肩關節、乃至於上段肋,都會被直接影響,這部分在觸診學長時,也好像有摸到這一些異常的感覺。

所以學生認為,由於結構異常,造成流通的不良,就有可能吸收的比較慢,副作用持續的時間就會拉長、也會更嚴重,還有,結構代償的能力、緩衝空間不足,也可能導致副作用反應來得特別得的大,也會出現一些比較少見的副作用。至於老年人統計起來的副作用與年輕人相比,主要表現在肌肉疼痛、疲勞、頭痛,而不是發燒,這項差異可能還是會跟免疫系統的活化程度有關;但是相對的,若是有重症的話,還是以老年人為主,可能就是因為雖然免疫系統活化不強烈,但是病灶的異常張力,若是讓身體無法代償,確實以老年人來說,比較會有這樣的問題,那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就可能會比較高些。

3.為什麼結構治療可以處理這些副作用

或許還是以前劉老師就提醒過我們的一件事情,身體的化學代謝反應勢必伴隨結構的改變。在本次施打完疫苗的學長身上,確實觀察到結構的異常張力,左側肩鎖關節有張力,左手肱骨也較為頂手,上臂包含三角、二、三頭肌都是較為緊繃的,然後左上段肋排的張力也比較大、還有些轉折感,然後觸摸注射疫苗的周圍,明顯腫起了一坨硬硬的,滑過去針孔的附近,感覺到有些轉折張力,不確定是否屬於一種皺摺感(?!),而在這樣的張力之下,很可能就把整個左手的系統到肋骨扭曲、產生旋轉,所以或許學長原本身體結構就有一些狀況,注射疫苗之後,才會那麼明顯的活動疼痛、甚至胸悶心悸的情況,這一些病況很可能有因果關係。

既然有觸摸到結構的異常,那就是結構治療可以切入的機會,實驗證明,確實這些副作用都是可以改善、甚至痊癒的,只是有沒有想到可以從結構下手、還有就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不過還有一點就是,如同劉老師以前引導過內容,雖然結構治療可以處理感冒引發的身體不適,但是仍要考慮到病毒細菌量的問題,所以在急性期,可能症狀還是會反覆,因為細菌病毒仍持續刺激著免疫系統反應,所以身體自然還是會透過化學還有物理的機轉來應對它們的入侵,所以學生在想,施打疫苗或許也是同樣的道理,當這些病原體的碎片還大量集中在某一處時,還原了現有的不適感以後,這些碎片還是有可能再次造成不適感,但是學生相信,第一,程度、嚴重性一定會降低,第二,與沒有接受結構治療的人相比,復原的時間一定會縮短。因為若能將身體各層次做到一定程度的還原,就如同劉老師演示給我們看的,不只改變了宏觀的結構,微觀的流動也被喚醒了,所以身體能夠更快清除代謝這些碎片,早點度過這些後續的症狀,另外也還原、釋放了結構的緩衝空間,讓身體不至於產生那麼多不舒服、那麼強烈的症狀。

想起兩傳老師之前說過的一句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句話目前看來,或許只有真正走在結構治療這條路上的人,才有機會領略這些驚奇的畫面跟經驗,但是真正走在結構治療這條路上的人又有多少呢?真的很謝謝劉老師能夠不斷引領我們、點撥我們,讓我們在不斷反省的過程中,有突破的機會跟空間,希望我們能夠早日站起來,看見劉老師早已看見的風景,而且能夠證明,劉老師為了我們辛苦規劃的道路,是行得通的。非常謝謝老師!

arrow
arrow

    bluer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